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原理的取水、供水、用水、治污、防洪、环保等各项涉水事务,水务一体化管理就是在统一的行政领导下对所有涉水事务进行协调统筹、综合治理。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存在“政出多门” “九龙治水”的分散格局,不利于水务治理。对涉水事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是实现人文与生态共融、水城交融愿景的必经之路[1]。
水务一体化管理需要打破以往建设和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的状况,重新布局各方相关职能。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存在差异,水务一体化管理需要建立各方的合作关系,形成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信任的高效联动机制,从而达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整体效能最优,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2-3]。
雄安新区地处白洋淀流域的东部平原,承载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试点体制改革、孵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使命。水是雄安新区的核心资源,如何管好水、治好水、用好水,是雄安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恢复白洋淀生态功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的水务管理是新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4]。
以往的水务管理研究中,有学者使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水务系统运行效率进行研究[5],也有学者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熵组合权重法对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熟度进行研究[6]。但是,对于水务一体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现有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分析上[7],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本文从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视角提出水务一体化管理架构,构建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基于雄安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提出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建议。
1 水务一体化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水务利益相关方包含水务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水务工程建设方、水务工程运营方、生活用水方、农业用水方、工业用水方、生态用水方等,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各方间的协调联动、合作互补体系实现新区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如图 1所示,利益相关方合作视角下的水务一体化管理架构应明确各方的需求、责任和权力。
在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应当确立水务管理部门在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明确各方的权责划分;2) 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完善水务市场的法规制度,以提供优质、可持续的水务服务;3) 应保障用水户的监督反馈权力,取得公众的理解与配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雄安新区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水务企业、用水方应通过合理化责、权、利的分配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实现取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高效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效能最大化。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如图 2所示。
流域与区域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应明确共同目标,使各方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合作。在涉水事务管理过程中,各方履行承诺、奉行公平原则,就能逐渐构建起相互信任的关系[8]。信任的作用在于能推动各水务利益相关方间的相互开放、分工合作、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和及时反馈,保障流域与区域协调联动过程中各方信息顺畅交流,产生如下效能: 1) 加快信息传递,从而提高水务管理效率;2) 促进信息共享,从而使各方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并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水务监管成本、加强水灾害防治、促进涉水技术创新,以实现水资源配置优化、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优良、水灾害防治高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深入分析利益相关方合作视角下水务一体化管理架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合作机制建设应重点关注的要素,本文根据雄安新区调研的具体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2 研究数据与方法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机制,使用问卷调研采集量化数据,通过专家访谈、项目考察和资料收集的方法采集定性数据,以提升实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入性。
2.1 定量研究雄安新区范围包括容城县、安新县、雄县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本研究共收集来自容城县涉水管理部门、安新县涉水管理部门、雄县涉水管理部门和雄安新区水务公司的86份有效调研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受访对象的基本信息、新区现阶段水资源管理状况、各利益相关方责权利分配情况、合作机制要素实现情况、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状况等方面,使用Likert 5分量表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9]。受访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调研问题进行打分评价。各受访单位有效问卷数量占比情况如图 3所示。
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26.0和Stata/SE 15.0等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包括均值与排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典型指数分析等[10-11]。
2.2 定性研究除进行问卷调研以外,还实地考察了雄安新区水务工程,并访谈了来自雄安新区涉水管理部门、水务公司等单位的涉水事务管理与技术人员,共计32位。调研的主题包括: 雄安新区水资源供需情况、白洋淀生态治理、生产生活生态供水、水务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流域与区域水务利益相关方协调管理、市场和政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水务信息化管理等[12]。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需求根据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需求,应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配置和保护。具体来看,水务管理部门需协调的各利益相关方如图 4所示。
流域与区域水务利益相关方众多,包括水务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水务工程建设方、水务工程运营方、居民用水方、农业用水方、工业用水方、生态用水方。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需求如表 1所示。其中: 得分1表示很不需要,5表示很需要。
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需求 | 得分 | 排序 |
各利益相关方之间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沟通、协调和反馈 | 4.24 | 1 |
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协调流程 | 4.17 | 2 |
设置监督反馈流程使各方能够反映水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 4.15 | 3 |
设置沟通流程,以解决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 4.06 | 4 |
均值 | 4.16 |
由表 1可知,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需求各项指标得分均值为4.16,表明建立合作机制对于提升水务管理效率非常重要。雄安新区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需重视以下方面:
1) 根据不同类型涉水事务特点,制定适宜的利益相关方协调流程,明确各方责权,保证工作流程中各环节相互协调、各方高效沟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流域与区域协调联动,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一体化高效管理涉水事务,在解决补水、治污、防洪、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2) 设置监督反馈流程,使各利益相关方能及时反馈水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务管理流程持续优化,提高流程运作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完善水务管理社会监督流程,广泛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形成监督合力,确保实现水务管理各项目标。
3) 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工作的智慧水务平台,提升各方协调和反馈流程的运作效率。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13],克服空间地域限制,实现各方跨区域、实时、高效沟通,并促进各方高效处理各类水务信息,开展协同工作,共同决策,应对风险。
3.2 水务利益相关方责、权、利分配调研结果 3.2.1 政府部门涉水事务各政府部门包括水务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以及主管城乡规划、生态环保等业务的相关管理部门。如图 5所示,雄安新区涉水事务各政府部门的责与权较大、相应的利较小,体现了图 1所示的政府部门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及水务管理的公益性特点。
雄安新区“以水建城”,政府部门需协调推进水资源统筹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务工程建设等涉水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任重大(见图 5)。政府部门需建立多视角、多层次的政绩考核体系和社会监督渠道,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保障雄安新区水务的高效管理。
如图 5所示,雄安新区水务管理部门作为地区水务的直接监管方,承担的责任大而行政权力较小,且与相关管理部门在水务管理方面权力相当,易造成“九龙治水”的局面,不利于从整体上统筹水资源管理。据此,可将相关管理部门的水行政管理职能适当整合到水务管理部门的权限范围中,使水务管理责权更为匹配。
3.2.2 水务企业如图 6所示,雄安新区水务企业承担的责任较大,相应的权与利较小。
水务企业是雄安水务一体化管理中的重要市场力量,承担着开展取水、供水、节水、排水、再生水回用与水生态治理等具体业务的重要责任,但获得的利益却相对较小(见图 6),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14]。据此,应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充分释放水务行业的市场潜力,允许企业通过合法经营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激发新区水务产业化运营的内生动力[15]。
3.2.3 用水户图 7显示了雄安新区用水户的责任、权力、利益分配关系。
广大用水户是水资源的使用者、水服务的消费者,能够获得的生产、生活、生态收益较大,但可行使的权力与应承担的责任较小(见图 7)。据此,需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保障用水户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权力,完善社会公众对水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监督体系,实现水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可通过多元化的媒体宣传与政务信息的透明公开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树立用水户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的正确观念,促进各项水务工作的顺畅开展。针对工业用水方与农业用水方、居民用水方收益不一致的特点(见图 7),可设置相应的收费制度平衡各方及生态环境用水的供应需求,统筹资源的分配利用[16],确保水务运营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3.3 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要素实现情况对雄安新区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如表 2所示。其中: 得分1表示很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现阶段,雄安新区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各要素实现情况得分均值为3.78,表明各利益相关方总体上能较好地进行合作,但还需进一步重视设立共同目标、合理划分责权、建立各方互信、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监管成本、加强水务管理绩效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要素 | 内容 | 得分 | 排序 |
履行承诺 | 各方能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 | 4.02 | 1 |
及时反馈 | 信息反馈迅速,以及时 调控涉水事务管理活动 |
3.92 | 2 |
有效沟通 | 相互间形成畅通的交流 渠道,以促进有效沟通 |
3.87 | 3 |
公平 | 各方责权利分配明确、合理 | 3.79 | 4 |
解决问题 | 相互间建立完善的 问题解决办法与流程 |
3.79 | 4 |
信任 | 各方相互间信任程度高 | 3.74 | 6 |
共同目标 | 各方处理涉水事务时 目标一致性高 |
3.74 | 6 |
开放 | 涉水事务管理公开透明,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
3.70 | 8 |
分工合作 | 各方责任分配明确、合理 | 3.67 | 9 |
积极执行 | 各方参与涉水事务的积极性高 | 3.59 | 10 |
均值 | 3.78 |
1) 明确共同目标,合理划分各方责权。应根据涉水事务各利益相关方需求,明确水务管理共同目标,使流域与区域利益相关方形成水务管理合力。需根据各方在同一涉水事务中的作用、位置和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各方在取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权边界,以促进流域与区域协调联动,高效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目标。
2) 加强信任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监管成本。应围绕涉水事务管理共同目标,提升各方参与涉水事务的执行力,落实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并奉行公平原则,以加强各方相互信任,从而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掌握涉水事务各种信息,有助于在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例如在流域与区域尺度实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动态调配。同时,信息共享可以减少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水务管理部门与水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减少政府的监管资源投入,降低监管成本。
3) 建立绩效公开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应建立水务管理绩效公开机制,定期发布水质、水量、管网漏损、污水排放与处理、淀区治理的指标信息,公开水价形成机制,鼓励公众及时反馈涉水事务信息,形成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合力,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水务企业服务质量。绩效公开有助于监管部门全面掌握水务管理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找出管理问题及其原因,为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以实现水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合作机制要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8],结果如表 3所示。
要素 | 分工合作 | 履行承诺 | 公平 | 积极执行 | 共同目标 | 信任 | 有效沟通 | 及时反馈 | 解决问题 | 开放 |
分工合作 | 1.000 | |||||||||
履行承诺 | 0.489** | 1.000 | ||||||||
公平 | 0.745** | 0.846** | 1.000 | |||||||
积极执行 | 0.785** | 0.550** | 0.786** | 1.000 | ||||||
共同目标 | 0.786** | 0.446** | 0.641** | 0.894** | 1.000 | |||||
信任 | 0.678** | 0.669** | 0.821** | 0.808** | 0.726** | 1.000 | ||||
有效沟通 | 0.594** | 0.590** | 0.732** | 0.784** | 0.672** | 0.884** | 1.000 | |||
及时反馈 | 0.663** | 0.651** | 0.767** | 0.795** | 0.694** | 0.753** | 0.867** | 1.000 | ||
解决问题 | 0.610** | 0.706** | 0.853** | 0.771** | 0.622** | 0.828** | 0.777** | 0.836** | 1.000 | |
开放 | 0.474** | 0.543** | 0.637** | 0.735** | 0.656** | 0.755** | 0.761** | 0.771** | 0.811** | 1.000 |
注: **表明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 |
由表 3可知,各合作机制要素间相关性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各要素间联系密切。对这10个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析出一个公因子的情况下方差贡献率达到74.9%。因此,采用典型指数法来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17],
$ \overline{R_i^2}=\left(\sum r_i^2\right) /(m-1). $ | (1) |
式中:
各要素的典型指数计算结果如表 4所示。可以发现,“积极执行”在各合作机制要素中代表性最强,典型指数为0.597,表明“积极执行”与其他各要素间联系最为紧密,其表现水平最能反映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合作状况[18]。然而,“积极执行”要素的得分均值仅为3.59(见表 2),排名最后,可见其实现情况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要素 | 典型指数 | 排序 |
积极执行 | 0.597 | 1 |
信任 | 0.596 | 2 |
公平 | 0.581 | 3 |
解决问题 | 0.581 | 3 |
及时反馈 | 0.575 | 5 |
有效沟通 | 0.558 | 6 |
共同目标 | 0.478 | 7 |
开放 | 0.477 | 8 |
分工合作 | 0.431 | 9 |
履行承诺 | 0.385 | 10 |
3.4 涉水事务激励/约束机制设置
基于利益共享理念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充足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履行合作职责,实现共同目标[19-20]。同时,合理的约束制度也是激励机制的构成元素,可有效防范利益相关方不合作行为的发生[21]。因此,应重视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以推动合作机制的有效执行。
为明确加强合作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对雄安新区各项涉水事务进行激励/约束的重要性情况展开调研,结果如表 5所示。其中: 得分1表示很不重要,5表示很重要。
激励/约束机制 | 得分 | 排序 |
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约束 | 4.47 | 1 |
对排污行为的法律法规约束 | 4.40 | 2 |
设置对水务工程建设方的合同违约处罚 | 4.18 | 3 |
设置对水务工程运营管理方的合同奖励 | 4.06 | 4 |
对涉水事务各方的绩效评价 | 4.06 | 4 |
对涉水事务有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的奖励 | 4.03 | 6 |
设置对水务工程建设方的合同奖励 | 3.98 | 7 |
设置对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阶梯水价制度 | 3.98 | 7 |
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水减排,配套相应的货币化产业政策(如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 | 3.98 | 7 |
设置对水务工程运营管理方的合同违约处罚 | 3.97 | 10 |
均值 | 4.11 |
由表 5可知,各项机制的重要性得分均值为4.11,表明对雄安新区涉水事务进行激励/约束很重要。需建立流域与区域协同治污机制和涉水事务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两手发力提高涉水事务管理水平。
1) 建立流域与区域协同治污机制,依法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表 5中,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对排污行为的法律法规约束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47和4.40,表明二者在水务管理中非常重要。据此,需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利益相关方协同治污机制,严控污染水体入河入淀;制定严格排污标准,封堵入河入淀非法排污口,取缔流域内不达标企业;严控农田退水、沿河沿淀范围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活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纯水村治理、退耕还淀和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防治白洋淀水体污染,改善淀区生态系统。
2) 建立涉水事务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水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对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营企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设置对水务工程建设方的合同奖励/违约处罚、设置对水务工程运营管理方的合同奖励/违约处罚,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企业提升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水平。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水减排,需配套相应的货币化产业政策(如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并对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设置阶梯水价制度,以激励企业节水改造,促进居民提高节水意识[22],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目标。
4 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建议为实现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效能最大化,应从加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建设的角度对雄安新区水务进行一体化管理。根据本研究调研结果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 明确水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建立权责挂钩的考核机制。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需将各部门的涉水职能进行整合,确立“一龙治水”的行政格局,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避免因部门利益冲突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水务部门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城市规划、涉水工程、河淀保护等方面获取有力支持。同时,需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评价反馈,审核水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以正向激励促进行政运转效率,杜绝懒政不作为、权力寻租现象。
2) 激发水务市场的经济活力,优化水资源系统配置。应建立完善的水务市场法规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允许企业通过合法经营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水资源服务的直接提供方,水务企业在取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和生态保护等环节承担公共服务责任,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保障水务服务的普遍性和公平性,提供安全、充足、优质的产品。水务管理部门应做好监督管理和正向激励,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市场长效激励机制,实现雄安新区水资源的系统开发、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3)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作为水务服务的消费者,用水户对产品和服务拥有选择、监督和评价的权力。水务一体化管理需完善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机制,强化公众的监督建议对水务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有效约束,通过信息公开与透明化管理增进各方信任,促进达成共识,提升服务水平。定期发布水质、水量、管网漏损、供水压力、污水处理、淀区治理的指标信息,公开水价形成机制,可以保障用水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有利于营造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有利于水务行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 结论雄安新区涉水事务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对此,本研究提出了利益相关方合作视角下水务一体化管理架构,从理论上揭示了水务一体化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的作用机理,并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雄安新区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现状。本研究结果可为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调研结果表明: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至关重要,需明确各方工作流程和责权利分配,实现流域与区域协调联动,一体化高效解决补水、治污、防洪、环保等问题。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要素实现情况表明:各方需重视设立共同目标、建立各方互信、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监管成本、加强水务管理绩效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执行”与其他要素间联系最为紧密,能代表性体现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合作水平,对此,应重视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以推动合作机制的积极有效执行。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应明确水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建立权责挂钩的考核机制;激发水务市场的经济活力,优化水资源系统配置;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本研究主要基于雄安新区水务管理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侧重于管理者的视角,未来研究可扩大利益相关方调研对象,包括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方等,也可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其他城市,并进一步关注利益相关方间的责权利调整和合作管理。
[1] |
MOSLEH L, NEGAHBAN-AZAR M. Role of models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integrated urban water management: A review[J]. Water, 2021, 13(9): 1252. DOI:10.3390/w13091252 |
[2] |
RAZMJOO A, KHALILI N, NEZHAD M M, et al. The main role of energy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on the water management[J]. Modeling Earth 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20, 6(3): 1419-1426. DOI:10.1007/s40808-020-00758-1 |
[3] |
MIRANDA G M, REYNARD E.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federations: The examples of Brazil and Switzerland[J]. Water, 2020, 12(7): 1914. DOI:10.3390/w12071914 |
[4] |
OKUMAH M, YEBOAH A S, AMPONSAH O. Stakeholders' willingness and motivation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sights from a Ghanaian study[J].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 2020, 2(7): e170. |
[5] |
周振民, 管财, 范秀, 等.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水务系统评价: 以郑州市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1): 16-20. ZHOU Z M, GUAN C, FAN X, et al. Evaluation of urban water systems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 Taking Zhengzhou City for example[J].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2016(1): 16-20. DOI:10.3969/j.issn.1007-2284.2016.01.004 (in Chinese) |
[6] |
田佳. 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J]. 人民黄河, 2017, 39(10): 55-60. TIAN J. Study on the maturity evaluation of water affairs integration management[J]. Yellow River, 2017, 39(10): 55-60.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7.10.012 (in Chinese) |
[7] |
范仓海, 王甜甜. 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中利益相关者责任关系研究[J]. 水利经济, 2017, 35(3): 7-11, 75. FAN C H, WANG T T. Relationship of stakeholder responsibility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17, 35(3): 7-11, 75. (in Chinese) |
[8] |
TANG W Z, DUFFIELD C F, YOUNG D M. Partnering mechanism in constru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6, 132(3): 217-229. DOI:10.1061/(ASCE)0733-9364(2006)132:3(217) |
[9] |
王腾飞, 王运宏, 沈文欣, 等. 基于伙伴关系的国际EPC项目风险管理[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62(2): 242-249. WANG T F, WANG Y H, SHEN W X, et al. Risk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EPC projects through partnering[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62(2): 242-249. DOI:10.16511/j.cnki.qhdxxb.2022.22.008 (in Chinese) |
[10] |
WANG Y H, LEE H W, TANG W Z, et 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or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ntractors[J/OL]. [2022-07-25].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21, 37(4). DOI: 10.1061/(ASCE)ME.1943-5479.0000933.
|
[11] |
SHEN W X, CHOI B, LEE S, et al. How to improve interface management behaviors in EPC projects: Roles of formal practices and social no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18, 34(6): 04018032. DOI:10.1061/(ASCE)ME.1943-5479.0000639 |
[12] |
WANG T F, TANG W Z, QI D S, et al. Enhancing design management by partnering in delivery of international EPC projects: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nstruction companie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6, 142(4): 04015099. DOI:10.1061/(ASCE)CO.1943-7862.0001082 |
[13] |
吴泽昆, 张亚坤, 张旭腾, 等. 基于伙伴关系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62(8): 1351-1356. WU Z K, ZHANG Y K, ZHANG X T, et 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artnering[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62(8): 1351-1356. DOI:10.16511/j.cnki.qhdxxb.2022.25.027 (in Chinese) |
[14] |
沈大军, 姜素梅.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分析[J]. 水利学报, 2005, 36(9): 1143-1146. SHEN D J, JIANG S M.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affairs[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5, 36(9): 1143-1146. DOI:10.3321/j.issn:0559-9350.2005.09.020 (in Chinese) |
[15] |
VAN DEN BRANDELER F, GUPTA J, HORDIJK M. Megacities and rivers: Scalar mismatches between urban water management and river bas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9, 573: 1067-1074. DOI:10.1016/j.jhydrol.2018.01.001 |
[16] |
LUKASIEWICZ A, DARE M. When private water rights become a public asset: Stakeholder perspectives on the fairness of environmental water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6, 536: 183-191. DOI:10.1016/j.jhydrol.2016.02.045 |
[17] |
TANG W Z, QIANG M S, DUFFIELD C F, et 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7, 133(12): 944-956. DOI:10.1061/(ASCE)0733-9364(2007)133:12(944) |
[18] |
LEI Z, TANG W Z, DUFFIELD C, et al.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standards on international project performance: Chinese contractors' exper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7, 35(8): 1597-1607. DOI:10.1016/j.ijproman.2017.09.002 |
[19] |
唐文哲, 王腾飞, 孙洪昕, 等. 国际EPC水电项目设计激励机理[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6(4): 354-359. TANG W Z, WANG T F, SUN H X, et al. Game analysis of design incentives for delivering international hydropower EPC projects[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56(4): 354-359. DOI:10.16511/j.cnki.qhdxxb.2016.24.003 (in Chinese) |
[20] |
张惠聪, 刘扬, 张继英, 等.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激励机制[J/OL]. [2022-07-14]. 水力发电学报, 2022: 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41.TV.20220801.1901.002.html. ZHANG H C, LIU Y, ZHANG J Y, et a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J/OL]. [2022-07-14].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2022: 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41.TV.20220801.1901.002.html. (in Chinese) |
[21] |
秦颖, 王先甲, 杨文俊.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泥沙资源化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J/OL]. [2022-07-14]. 管理工程学报, 2022: 1-15. https://doi.org/10.13587/j.cnki.jieem.2022.06.011. QIN Y, WANG X J, YANG W J. Design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and supervisory mechanism for sedim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J/OL]. [2022-07- 14].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22: 1-15. https://doi.org/10.13587/j.cnki.jieem.2022.06.011. (in Chinese) |
[22] |
CÓRCOLES J I, DE JUAN J A, ORTEGA J F, et al.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Water Users Associations using benchmarking technique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8(1): 1-11. DOI:10.1016/j.agwat.2010.07.018 |